现任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,长江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并兼任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。主要研究方向为:(1)水域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评价方法;(2)湖库污染控制理论与方法;(3)生态河流构建理论与河道修复技术。他于1996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获得水域微生物生态学博士学位,回国前曾在日本建设省土木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十余年。目前他教学的课程包括《水域生态学》、《水域污染生态学》、《环境科学》、《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》、《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理论与实践》等。同时,李建华教授还主持并参与了多个国家和上海科委的科研项目,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。
过去的十年中,李来来博士一直在致力于贫困和环境退化的研究,并因地制宜提出通过能力建设,信息传播,项目开发诱导,政策改革等系列解决方案。自2000年以来,她一直专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和推动,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中小型企业。李来来博士曾任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全球副主任,是环境与发展国际研究所(IIED)、中华环保基金会、国际地球宪章和贸易和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理事会成员。分别于1986年和1990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,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。
陆雍森,同济大学退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五十多年来从事水污染防治技术、环境监测系统、环境评价与管理等领域的设计、咨询、科研和教学;曾获国家发明奖、科技进步奖等;编著教材、专著多部,发表论文一百多篇;培养硕士、博士50余位。现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--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(UNEP—Tongji University,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)讲授“环境伦理学(Applied Environmental Ethics)”、“中国可持续发展(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—A General Knowledge Course for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)”等课程。近年来的研究方向为可持续水技术与管理方法、城市的可持续性评价、应用环境伦理和生态城市规划等;在环境技术、环境评价与管理领域的教学、科研和国际合作方面,广有成果和经验。
现任CERN科学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国家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专家组副组长、《自然资源学报》副主编、《生态学杂志》副主编和《资源学报》顾问,以及《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》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。曾先后参与了中国产柳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研究,以及编写《中国植物志》、《Flora of China》、《西藏植物志》、《中国树木志》和《东北草本植物志》的工作,翻译了《国际植物命名法规》;先后主持了温带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的动态模拟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,国家尺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、氮循环和生产力,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等方面的研究任务。已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150余篇,出版专著20余部,译著9部,并撰写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咨询报告5份。培养了博士生23名、硕士生10名、博士后2名和一批青年学者。1991年获中国政府特殊津贴,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华为奖教金。
中国环境报社首席编辑/记者。
瑞典布京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。原道和环境与发展研究所(IED)副主任,负责建立IED气候关注项目,从事气候变化政策研究工作。曾任绿色大学生论坛总干事。长期关注气候变化的社区适应、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青年培养等议题。
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大气污染方向硕士,现担任管理咨询分析师。曾经参与上海市空气质量的检测和分析工作。对大气质量模拟以及环境政策有较多的关注和兴趣。曾发表《魔都和帝都的雾霾区别》。
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硕士研究生,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研发工程师,项目负责人。从事高分子可控合成,环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设计工作。
香港科技大学硕士,机械制造/供应链管理专业,目前在FCA亚太总部工作。曾经担任绿色之路协会第十届秘书长,负责协会日常运作和项目协调,并在环境教育组参与活动。
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;从事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体系研究。
英环(ENVIRON)密歇根分公司咨询顾问。美国密西根大学环境资源硕士。从事环境数据空间分析,可视化工作。
上海电力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,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获博士学位。从事污水处理中曝气系统,海水淡化微生物燃料电池,碳足迹研究。
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;曾就职于亚洲发展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运营中心,负责生态廊道项目一期项目影响评价;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与生态系统付费项目;农业生产生计对气候变化脆弱性以及应对措施研究。
斯德哥尔摩国际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,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;参与协调亚洲跨国域空气污染和环境健康项目,从事可替代能源、生物燃料、生态系统评估研究工作。
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博士生,主攻科技创新与创业。欧委会ERAWATCH科技政策评估网络中国政策负责人。研究领域包括半导体及其衍生产业(微电子、纳米技术、太阳能等)内的技术变迁和创新创业。
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,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,参与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研究工作
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在读。从事建筑节能工作。
联合国环境规划署-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项目协调员。澳洲昆士兰大学硕士研究生。
同济大学环境学院本科毕业后,先后在建筑媒体、建筑设计公司工作,目前参与的设计工作和乡村社区营造相关。本科期间担任绿色之路协会第六任会长,协同自然之友组织第二届东北亚青年TUNZA会议,承办全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大学生分论坛,并先后参加上海和全国的大学生绿色营。
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关系学院,公共政策管理MPA学位,主攻国际能源与环境政策。现居荷兰阿姆斯特丹,从事欧盟气候变化行动下的温室气体减排工作。
塔夫茨大学博士候选人。从事湖泊中底泥对于水体水质影响的计算模型研究。
瑞典科林洁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,曾任瑞典碳资产管理公司技术部经理。碳排放交易领域专家,世界银行PMR工作组成员,国际排放贸易协会中国工作组成员。
现任英环(ENVIRON)上海咨询有限公司项目顾问,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—美国斯坦福大学联合培养硕士,曾就职于新加坡水务局(Public UtilityBoard),负责公众环境教育工作。
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后,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博士,美国注册环境工程师(初级,EIT),生物工程学会(IBE)成员;从事美国国家环保局和航空航天局资助的传感器研究课题。
日本筑波大学博士。现在日本从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市场资源最优化模型设计与开发。
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,耶鲁大学博士后。从事污染物在天然及人工水环境中的迁移降解方面研究。
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研究生在读,从事地下过程模拟,土壤污染物迁移与处理方向研究。